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氣貫刀尖」的原理──高等技術探索(3) [Lancelot Chan]

刀劍並非棒球棍,力大不一定有效

有人認為使用刀劍時,刃筋是不需考慮的,只要自己勁道夠猛,即使刃筋不正確,也能當用棒球棍般打敗對手。
 
但我認為這樣想的話,那不如老老實實使用棒球棍好。因為刀劍承受不起這種使用。刀劍相比棒球棍來說,是相當薄弱的。整體厚度不及棒球棍是其一,鋒口更是薄至極點。所以一把刀劍的撞擊力,及不上鈍器的。

  刀劍能承受的反作用力,也及不上鈍器的。因為其設計是「順暢地穿過目標」,而非「結結實實地承受反撞力」。很多刀劍的設計,假如承受了強大的反撞力的話,都是會崩裂斷掉的。


一把闊劍的刃厚,其實只有數mm,和棒球棍沒法相比,用側邊拍打過去的效果,極為有限



http://tinkerswords.com/More%20Flex!.jpg
即便是一流高手試斬,劍刃也會出現彈動的情況

  「刃筋」不能小看

一把刀劍能受力的強點,只存在於鋒口、尖及背上。相比起結實的鈍器來說,是一塊既脆又硬的薄片的狀態,極端點可想像成玻璃片。假如用「一塊薄片」的弱位,亦即刀側,去拍打另一個人,該人很大機會不會受到嚴重傷害,相反的是這「一塊薄片」會因此彎曲報廢。

拿著試想像一把美工刀全力拍打對方,刀會出現什麼情況,就能知道真相。

事實上,正常斬擊練習時,面對軟目標如水樽,報紙卷,草蓆等,假如出現刃筋錯誤,也足以令刀劍彎曲。而如果斬的是硬物,更加會出現鋒口扭卷或碎裂,從而報廢。更惶論是一心一意用刀側進行發勁猛打…那是摧毀一枝刀劍的高效方法。

對沒固定的軟目標,偏差超過25度便有機會斬不進,及造成刀刃彎曲受損。而假若是對著硬目標的話,由於硬物有更強的抵抗力,刃筋有些許偏差已不能穿透目標物表面之餘,強大的反撞力更會將所有偏差放大,讓刀劍更易屈曲損毀。故此在斬硬物時,良好的刃筋更是不容有失。

  因此,刃筋是刀劍武藝中最重要的一環。由初學者到劍豪,都不能小看的一環。 
http://www.sword-buyers-guide.com/images/bladestraighteningjigax7.jpg 
這是一組專業修復被斬彎了的刀所用的工具。因技術出錯而斬彎刀劍是很常見的事情。


攻擊不宜執著使用刀劍的「甜點」

「甜點」的位置,一般都位於刀劍刃上,由刀劍尖向手柄方向計算,約三分之一刃長的位置。用「甜點」斬東西不難,那位置是最沒有側向震動的地方,能量不會被浪費在反震上。相比起來,用刀劍尖斬東西卻很難。

我們練習刀劍試斬時,是不會刻意用刀劍刃上的「甜點」位作攻擊的。

在實戰中,最常打中別人的是刀劍尖。而「甜點」則需要自己靠很近才能擊中,會比較險象橫生。而且能夠用刀劍尖斬東西的人,必然可以用甜點斬到;相反,能用甜點斬的,不一定能用刀劍尖斬。

故此我們練習時都是以刀劍尖能斬作要求。



 劍刃上不震盪之位置就稱為「甜點」



斜切能讓刀劍變鋒利

斬擊技法有好幾種。現在常見的直切(Chop)斬法中,經常看見用鋒口斬進目標物後,純粹用力量將目標物往兩邊擠迫出去。情況有如令被切開的目標物,行走最短路線爬上刀脊的高鋒點上。亦等如要開車上頂,不採用迂迴的行車路線,而是直線爬上山頂,困難度很高,因為斜度太大。

斜切式(Slash)斬法,切割性比較強,因為鋒口上的微鋸齒作用,以及增加了目標物在刀面上行走的距離。這樣在相同的開鋒角度下,由於在刀面上行走距離 遠了,斜率就減低,切入的感覺會順暢很多,會讓用者產生「刀劍變利了」的錯覺。有如車上山,行走迂迴路線,以延長了的距離換取較低的斜度,車就沒那麼吃 力。

  斜切式斬法,能令在戰場上變鈍了的刀劍,依然有斬切能力。當然也可以令開鋒角度較厚實的戰場鋒口,保持高效的切割性能。這只是其中一個斜切式的好處,其他好處還有九個,不在此詳列。
a 線代表目標物以直切式chop 經過刀刃時所行走的路線,其面對的刀刃形狀如紅圖所示
b 線代表目標以斜切式slash 經過刀刃時所行走的路線,其面對的刀刃形狀亦如紅圖所示

「氣貫刀尖」就是「陽性發動」

我喜歡以「氣貫刀尖」去形容以刀劍尖斬東西的要求。

由於我本身練氣功,明白肌肉有如水閘,哪裡收緊,氣便流動到該處為止。所以若要氣貫刀尖,就必須由丹田至手都放鬆,氣才能經由手指尖傳到刀尖位置。

那麼在物理上,會是如何的效果呢?刀尖會有如流星鎚一樣,亦即之前提及的「陽性發動」,其威力是很大的。

當然,假若連手指也放鬆的話,劍便會脫手飛出,造成意外。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以身帶刀」的原理──高等技術探索(2) [Lancelot Chan]

背景說明

但如果要在高速移動的同時,甚至躍在空中的瞬間,又如何發勁出招呢?

回顧過去,最初我也是像很多人所說的一樣,一邊紮馬,一邊扛著重刀,像打穩地基的炮台一樣,利用身上各組肌肉力量去揮刀。結果往往由於機動力不足,站穩穩地被對手擊中。而且這種模式只能撐十局,之後便會體能下降,表現不佳。

  後來經師父指點放鬆,像跳舞一樣地揮刀,才明白什麼叫「以身帶刀」。而且原來「以身帶刀」也有兩種模式。

 
「以身帶刀」分陰、陽二式,各有所長

在我教學時,我分別稱之為「陽性發動」,以及「陰性發動」。兩種模式各有其用處:

陽性發動適合一打多,或作致命一擊。缺點是起動有延遲,單對單時會被截擊,而且體力相對消耗大。這種打法是亡命的,一打多時,只求能盡量打多幾個直至氣盡。平時則適宜用在經過削弱的對手身上。


 與練居合的朋友對戰中,筆者使出「陽性發動」的大招攻擊,整個人都被勁力發到空中去,雙腳離地(並不是主動跳起)


  陰性發動是決鬥劍法,起動極快速而無任何延遲,也不需要任何衝程,能碰著對方的兵器,直接零距離加速,亦即「寸勁」也,而且更能短幅度來回攻擊,威力也相當大。單對單來說,這種威力已絕對足夠。


 對戰中筆者使出「陰性發動」,後腳被彈起來,刀打出去的力量,足以將防守中的日本刀完全炸開,同時打中朋友的頭部,達成「連消帶打」「同時攻防」的目標,可見威力也不少


   我是利用這種方法,才能用重型刀,跟拿著比我輕很多的日本刀對手,在比試中還能一拼速度。


要做到「空中發勁」,需要有「無我」之心

在一對多的狀態下,為求活命必須高速移動,或是在追著正在逃走的對手,需要邊跑邊攻擊的情況,由於無法決定需要斬擊時機,自己有多少隻腳能碰到地面,所以要有「空中發勁」的能力,才能應付這些場面。

不論是自己拿著兵器,抑或與人對戰,都可以將所有參與者,看成是「一個大系統」中的成員,而大系統中的中軸,並不一定是在雙方的身上的,也許是在身體之外的。只要將大系統中的重量做互換,便能做到「空中發勁」。

可是,要將自己化成是大系統中的其中一個成員,首先要做到「無我」。不執著於自己的形態,不執著於以自己為主角,不執著於以自己為整個系統的軸心…

  這個「無我」需要經由修行身心,放下「我執」,才能提煉成。這是超越了武術層面上的領悟,因為潛意識會形響性格,性格則影響了「我執」的輕與重,也就影響了對這種「無我」的掌握。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