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一擊必殺的迷思─沉重的代價[Lancelot Chan]


  背景說明  

  近日跟一位練日本劍道的網友聊天,當中提及到他對「一擊必殺」的追求。這個課題的確有趣,因為在不少日本電影動漫中,都能看見這種思想的痕跡。到底「一擊必殺」是否真的值得追求呢?


  一招將對方殺死

  首先,何謂「一擊必殺」?簡而言之就是在一招之內將對方打倒。但由於打倒的定義有很多,我們姑且從字面上看,就是「一招將對方殺死」。如何才能做到一招 便殺死對方呢?這就要看殺傷力的問題了,命中的地方必須要有即時制停對方動作的能力,而且要是致命的。在日本劍道的範疇裡,合法打擊位置分佈,三個在頭 頂,一個在前臂,一個在腹部。這五個位置,就三個打中頭部,是有即時制停對方及致命的效果。其餘斬斷了前臂,另一隻手還是能動,隨時能揮單手刀攻擊。相同 地,切了腹雖則致命,卻不代表動作會即時停下來。所以我們就從頭部的三個打擊位置去看。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6/Kendo_target_areas.png
劍道運動的合法打擊區域


  一擊必殺」的代價有三,分別是「距離」「選擇」和「力量」  

  要能做到一擊必殺的代價是很沉重的。主要為三方面,以下一一說明:

  距離:要打中頭部目標,代表攻擊必須要打得夠深。打得夠深的代價,就是自己也同樣暴露於對手的攻擊之中。而先假設雙方刀劍長度相同,劍客甲在進行「一擊 必殺」攻擊的時候,對手劍客乙並不抱持相同理念,而是以「削弱對手」的心態作戰,那麼乙方便能比甲方先出手,以甲方最接近乙方的雙手或雙腳,作為攻擊目 標。這樣,甲方還沒進入到能擊中乙方頭部的距離,便先被剝奪去作戰能力了。

  選擇:如果乙方早就知道甲方是一位「一擊必殺」心態的劍 客,那麼要防守的位置便很明顯,因為選擇不多嘛。而且頭部是雙眼所在的地方,一般是本能反應防守最緊密之處。這樣乙方即使駛用的刀劍不及甲方長,不能先攻 擊甲方也好,乙方的防守成功率也將會大大增高,從而提升反擊的成功機會。

  力量:頭部頭骨是相當硬的,所以一般攻擊頭部的攻擊都需要一 定的力量。而力量也是有代價的,就是攻擊的氣勢會很顯露出來。與一些追求「氣勢迫人」的運動不同,實戰上氣勢越是顯現,便越沒有擊中對方的機會。因為除非 對方是那種會在對戰時嚇至發呆失禁的弱者,否則都應該能察覺出招前的「殺氣」而能有所防備。


  一擊必殺也是有適用的場合的,那就是自己被圍困時

  歷史上採用「一擊必殺」的著名流派有野太刀自顯流。他們的霸氣很外露,但因為用的是野太刀,距離就不是問題了。然後野太刀的重擊力,即使對方知道自己會 從哪裡打過,也一樣防不住,也就不是問題了。所以可以說是以「強勢兵器」欺負「弱勢兵器」,恃強凌弱之下才能成功的打法。但如果是一般同級刀劍對壘,以上 的三點便通通都是問題。

  不過一擊必殺也是有適用的場合的,那就是自己被圍困時,沒有時間慢慢削弱對手,只能以命相搏,能打倒多少就算多少的情況下,一擊必殺便成為「別無他法」之下的選擇了。而事實上,野太刀自顯流不正正就是這種戰場刀法嗎?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