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中國德國劍術交流─與德國來的長劍教練較技[Lancelot Chan]

  背景說明
  
  二零一四年十月一日,一位來自德國,全職教授德國劍術的教練 Johannes Pelzer 來到香港,訪問我的課堂。我安排了兩位深造班學生陳智樂及邱湛恩,與他進行自由劍擊交流。另外也有兩位學生梁志雄和凌培馨進行個人練習,讓 Johannes 兄可以看看我們日常上課的情況。


 Johannes Pelzer 的網站 http://learn-sword-fighting.com

  歐洲長劍都是無裝甲刀劍法裡一種很有利的武器
 
  一直以來,歐洲長劍都是無裝甲刀劍法裡一種很有利的武器。而德國劍法則能發揮出歐洲長劍同時攻防的優勢。這一點即使在我後來轉練中國刀劍之後,也一直不 敢輕視的。所以這次的機會實屬難能可貴,因為是由德國人施展出純種德國劍法。我起初是打算讓學生們面對一下陌生的對手,嚐嚐外國高手的劍法,也可以比較一 下我們所練的德國劍術,與純種的德國劍法有什麼不同之處。

  先上場的是邱湛恩。出於待客之道,雖然邱湛恩身負重甲,卻全以無裝甲去計算。邱湛恩手持的是超過五磅的中式長刀,有距離優勢。不過在Johannes 的長劍劍術下,也應付得有點吃力。最終總算是先截擊命中對方的多。




  後來上場的是陳智樂,用的是歐洲直刀,和Johannes 所用的長劍長度及重量相若,唯獨是平衡較前,威力稍大一點。陳智樂同樣身穿裝甲,但以待客之心,作無裝甲計算。素來以靈巧速度應戰的陳智樂,由於很少在有 場地限制的地方作戰,影響了發揮水平,加上對方的劍路非常詭異,二十五局下來並不見得有多大優勢。



  
  果然不是學生實力不濟,而是對手異常強大!

  作為老師的我,在他們對戰後都給予了一些意見。不過對於自己也從未面對過的對手,我的意見最多也只是「紙上談兵」。本來照顧了患病太太兩天,不打算上場 的我,決定還是披甲上陣,一試對方實力。由於Johannes 的確是個溫文的人,所以我也跟學生一樣,穿了甲當沒穿的計算好了。這樣我和學生之間才有一個可比較之基準。

  我用的刀比歐洲長劍短和重,所以在距離和速度上都吃虧,本身是需要以裝甲配搭下才能發揮威力的戰場刀,現在以無裝甲計算的話定必吃虧。結果一上場第一局經過幾次交鋒後,我的手指 便被斬下來了,先輸一局。之後拼命作戰,首十局也只能勝四局。果然不是學生實力不濟,而是對手異常強大!他速度快,出招路線迂迴,加上劍既長也輕,即使走 了迂迴路線也還是能趕得及打中我們。接著下來我便唯有一直以中式短勁回應德國劍法的高速同時攻防戰術,也只能算是勉勉強強能抵擋下來。不過,由於 Johannes 並不習慣有場地限制,掉到界外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才勉強將勝負比例扳回一點,再加上我的單手攻擊也能見效,最終不致於慘敗收場。 




  從這一戰中可見,歐洲長劍由始至終也是無裝甲刀劍法裡的一大強者。我們很慶幸能與Johannes Pelzer 教練一起練習。希望他接下來的中國之旅能順利!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