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說明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我們有幸得到一位來自新西蘭練習HEMA (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史實歐洲武術)的朋友 Cat Leung 先生到訪。他曾練劍擊三年,意大利式決鬥刺劍兩年,德國長劍三年,平常主要用鋼劍或膠劍進行對打訓練。由於假期回港探親的關係,趁機會到來一起練習交流。 由於Cat 先生不久前才在對練中弄傷了右手,所以這次到訪只能用雙手兵器,就是德國長劍了。
理念上可稱為「殺人刀」,既追求殺敵,也漠視自保
Cat 先生到步後先跟我們聊聊他在新西蘭的訓練方式。他說平常訓練中,他們是不攻擊手部的,因為他們認為攻擊手部並不致命,也有認為手戴了鋼甲後,即使打中了也 沒效果。故此他們只攻擊認為能殺人的部位,比如頭,頸,身等。而且由於長期用鈍劍練習,所以並不習慣把對方的刀劍當成鋒利的去看待,對自身被擊中並不在 意。這種在理念上可稱為「殺人刀」,既追求殺敵,也漠視自保。而我則提出了德國劍法中,無裝甲劍術是不戴鋼甲的,如果以無裝甲劍術作模擬的話,即使手戴鋼 甲也需以素肌的效果去計算。若是以裝甲劍術作模擬的話,則本應全身鋼甲,而且打法改以摔技及半劍刺為主,而非使用常見的「大師級攻擊」了。
事實上,在德國無甲劍法裡也有攻擊手部的記載,如下圖:
Talhoffer 文獻中其中一頁,清楚顯示斬手能造成的效果
source: http://cdn.playbuzz.com/cdn/40694bd0-b453-4f6b-9b41-5dfd33178182/95120901-5250-4a07-8ab3-aa08a8e4e666.jpg
source: http://cdn.playbuzz.com/cdn/40694bd0-b453-4f6b-9b41-5dfd33178182/95120901-5250-4a07-8ab3-aa08a8e4e666.jpg
一方面既讓自己活命,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性」地保存對手的性命,是屬於「活人劍」的範籌
故此在本門練習的過程中,攻擊手部是一大學問。再者加上手往往是最接近自己的目標,也是相當脆弱的部位,根本不需要重擊便能產生影響戰鬥力的即時效果。 所以若要在對戰中全身而退,最方便就是命中對方手部後,讓其無法繼續戰鬥,而自己則退居於敵方還擊距離之外那樣。這種理念,一方面既讓自己活命,另一方面 也可以「選擇性」地保存對手的性命,是屬於「活人劍」的範籌。在歷史上,日本的北辰一刀流和菲律賓的短刀術,都很著重這方面的技巧,菲律賓更稱此技為「剝 蛇牙」,就是讓毒蛇無法咬人,奪取了對方的戰鬥能力的意思。
故此在本門練習的過程中,攻擊手部是一大學問。再者加上手往往是最接近自己的目標,也是相當脆弱的部位,根本不需要重擊便能產生影響戰鬥力的即時效果。 所以若要在對戰中全身而退,最方便就是命中對方手部後,讓其無法繼續戰鬥,而自己則退居於敵方還擊距離之外那樣。這種理念,一方面既讓自己活命,另一方面 也可以「選擇性」地保存對手的性命,是屬於「活人劍」的範籌。在歷史上,日本的北辰一刀流和菲律賓的短刀術,都很著重這方面的技巧,菲律賓更稱此技為「剝 蛇牙」,就是讓毒蛇無法咬人,奪取了對方的戰鬥能力的意思。
我發現了粘劍滑劍的問題後,主動採取不粘劍滑劍的短勁連擊打法罷了
另一方面,Cat 說他們那邊很著重德式粘劍的技術,都是一開始先把劍打出去之後進行粘劍及滑動的糾纏攻擊。而他從影片上發現我這裡並不流行使用這種技術。我說這是故意的。 他起初想到會不會是器材問題造成不容易粘劍呢?我解釋說在我過去練德國劍法的年代裡,要粘劍還是隨時都能粘的,只是後來我發現了粘劍滑劍的問題後,主動採 取不粘劍滑劍的短勁連擊打法罷了。
另一方面,Cat 說他們那邊很著重德式粘劍的技術,都是一開始先把劍打出去之後進行粘劍及滑動的糾纏攻擊。而他從影片上發現我這裡並不流行使用這種技術。我說這是故意的。 他起初想到會不會是器材問題造成不容易粘劍呢?我解釋說在我過去練德國劍法的年代裡,要粘劍還是隨時都能粘的,只是後來我發現了粘劍滑劍的問題後,主動採 取不粘劍滑劍的短勁連擊打法罷了。
以「冰山一角」視為全部的來練,則肯定出問題
除此之外,Cat 亦發現我能從很遠的距離就快速出手,有效擊中對方,我說這是以短勁發出的攻擊,所以能在無拉弓及無先兆的狀態下出手。而這也令他想到為什麼在德國長劍裡, 並沒有這一類遠距離攻擊的做法呢?我解釋說,其實現存的德國劍術文獻裡也明言著,所記載的技術僅為「冰山一角」,所有基本部份均沒有記載。若僅以「冰山一 角」視為全部的來練,則肯定出問題。
而在跟我對練後,三位學員也先後跟Cat 先生練習自由劍擊。學員們均感嘆Cat 先生的德式同時攻防技術精妙,經常能一擊命中致命的位置,而且當中還混合了意式決鬥刺劍那種像穿針引線一樣的轉向刺法,一邊往目標前進,一邊巧妙地轉向, 繞過對方的防守,擊中目標。與Cat 先生練習,曝露出學員各自的問題,成為日後加緊努力的目標,實是難能可貴的學習經驗。
除此之外,Cat 亦發現我能從很遠的距離就快速出手,有效擊中對方,我說這是以短勁發出的攻擊,所以能在無拉弓及無先兆的狀態下出手。而這也令他想到為什麼在德國長劍裡, 並沒有這一類遠距離攻擊的做法呢?我解釋說,其實現存的德國劍術文獻裡也明言著,所記載的技術僅為「冰山一角」,所有基本部份均沒有記載。若僅以「冰山一 角」視為全部的來練,則肯定出問題。
而在跟我對練後,三位學員也先後跟Cat 先生練習自由劍擊。學員們均感嘆Cat 先生的德式同時攻防技術精妙,經常能一擊命中致命的位置,而且當中還混合了意式決鬥刺劍那種像穿針引線一樣的轉向刺法,一邊往目標前進,一邊巧妙地轉向, 繞過對方的防守,擊中目標。與Cat 先生練習,曝露出學員各自的問題,成為日後加緊努力的目標,實是難能可貴的學習經驗。
筆者與Cat 先生的自由劍擊練習
筆者是先以無甲計法,用野太刀與Cat 先生的無甲長劍進行首十二回合的自由劍擊。之後是以身上所穿的裝甲計法,換了中式雙手大刀,繼續與Cat 先生練習十二回合。
學員Eric 以單手中國劍與Cat 先生的自由劍擊練習
學員盧建渝以歐洲刀與Cat 先生的自由劍擊
學員麥銘庭以中式雙手長刀與Cat 先生的自由劍擊Youtube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