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冷靜技術型」參賽者大獲全勝──第五屆學生交流賽回顧(下)[Lancelot Chan]

  背景資料 

  繼上兩篇說明了競賽的背景及出現的情況後,本文將為大家詳述今屆的比賽實況。
  
  賽後結果:冷靜技術型學生獲勝 
 
  在這一種規則下,最終獲得冠軍的學生是以冷靜,技術性,習八卦掌的黃栢堅同學。他出線時是以七點生命值出線的。以需要打三場,每場五點生命值計,他保有的生命值是差不多總量的一半。


 由勁定會盧韋斯教練頒發冠軍證書予龍德黃栢堅同學

亞軍由在勁定會學習苗刀刀法的鄧偉雄同學獲得,他在首戰後調整了戰術,以細密的守中線打法,高速打敗了對手,創下了全場唯一一次的「全身而退,保留五點生命值」的紀錄。出線時也是七點生命值。


 由擬真兵器RSW 始創人之一陳逸翁先生頒發冠軍證書予勁定會鄧偉雄同學
  
  其餘一些出色的同學,包括保有最多生命值出線的,是學習德國劍法的張有為同學。他成功發揮了德國劍術的同時攻防技術,保命同時解決對方,以七點半生命值出線,是總量的一半。


 由擬真兵器RSW 始創人之一,龍德劍術總監陳盈至先生頒發最佳反應獎證書予龍德張有為同學

學習日本野太刀刀法的蕭德健同學,在第一戰後發現只顧進攻會消耗生命值,改變打法,也算是「回頭是岸」,最終剩下六點生命值。


 由擬真兵器RSW 始創人之一,龍德劍術總監陳盈至先生頒發最佳反應獎證書予龍德蕭德健同學

學習日本打刀的朱沛鏗同學,以全場最短的兵器獲得了長度補差,最終剩下五點生命值。

場地細小,有利技術發揮

有一些朋友經常提出懷疑,為什麼比賽的場地要設定得那麼細小。我在這裡稍作解釋。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

從提升大家技術的角度:

  1. 在異種兵器對戰中,長的兵器可以欺負短的,前提是有地方向後退,一邊打,一邊拉開距離,讓短的永遠無法接近。所以場地限制,是限制巨大兵器的發揮,有利短小兵器的入身過程;

2. 從來高手就是只閃避一吋半分,就躲過對方的攻擊。場地細,鼓勵大家僅作需要的閃避,而不是整個人跑走了;

3. 場地細小,對步法要求更高,像八卦步走圈,走斜步那些,是必須的,因為後方空位不多,要善於運用兩旁的空間作閃避;

  4. 能利用徒手技術作戰,因為近身的機會大增,可以發揮大家兵器武藝以外的徒手戰法,將對方推出場外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從歷史層面去看:

1. 古代戰陣中,由於兩旁有自己戰友,自己對戰時不能退縮,否則露出漏洞,敵人會從自己退後了的空位滲入而將兩旁的戰友打敗。我們是經過實際進行團隊陣形戰中,吸收到這個教訓的。所以平時訓練時,閃避的量也不易太多,僅避足夠的即可;

  2. 古代刀劍要使用時,不一定都可以隨便走動,因為可能是橫街窄巷或市集中作戰,也可能是在走鏢,保護重要的物件或人物,根本不容許自己退縮,滿場跑;


實驗性新例精簡化,展望同學將來成長

臨時加插的新例,的確能讓同學們發現自己平常練習時所忽視的問題,就是一擊後就停止,沒有了日本劍術中所講的「殘心」,即攻擊後的警覺性。但這新例的缺點在於太過複雜,對評判的負荷大增,以致增加錯判情況。

故此我經過一晚的思量及將之精簡化後,減低對評審上的難度,同時保有其精神特色,並套用在將來的比賽中。希望各同學都能謹記今次的經驗和教訓,在劍術及心理上都更進一步。

規例是,每人總命值依然是五點,每扣滿一點就進行下一局。沒長度補償的情況下,輕擊中扣半點,重擊扣一點。被輕擊打中者,自己的重擊攻擊力會減一半,輕擊無效。

這就是說若不是打出致命一擊的,必須回防。同時也減少了打出致命一擊後,依然還有喪屍出現的情況。

而如果先一下輕擊,再一下重擊,扣了對方一點半生命值的話,額外的半點會帶到下一局裡去。亦即對手在下一局只剩半點生命值。這是實戰中常用的招式,先削弱對方後解決對方的做法,能以此規則作出鼓勵性。

在這裡引用勁定會盧韋斯教練的文章,作為是次報告的終結:讓傳統冷兵器在現代重光──RSW「自由劍擊」的競賽後感  


  附錄:決賽視頻的超連結


精彩的決戰場面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RSW「自由劍擊」的最新賽例──第五屆學生交流賽回顧(上)[Lancelot Chan]


第五屆學生交流賽,大家開始比賽前,一起合照留影


背景資料

「龍德體育學會」第五屆學生交流賽,已於2012624順利完成。
為了讓現役學生有更多真實性強的對打經驗,建立心理質素,「龍德體育學會」每隔數個月,便會舉行一次學生交流賽。而最近數次更邀得「劉門武藝(香港) 勁定會」的同學們一同參與賽事,交流苗刀武藝。


採用新賽制,增加大家的對打經驗

過 往歷屆的學生交流賽,都是採用雙淘汰賽制,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和不同的對手,進行最少兩次的對戰。而本次則一改以往風格,採用聯賽制,讓大家最少能打三場, 亦即能和更多不同的刀劍武藝風格進行交流。也減少了武術上所謂「格食格」而導致無法出線的情況。對整體的實力評估更為準確。

是次交流賽分四組比賽,每組四人。各場比試中,每位參賽者都有五點生命值。每場比試時間限時三分鐘,最多打十局。剩下生命值較多者為勝方,而所剩的生命值將會成為「分數」累積。該組中分數最高者即能出線。

最後四名出線者,會作淘汰賽進行準決賽和決賽。


 黑方手持直身中國刀,以朝天勢準備進攻紅方,而紅方則以中國直刀,擺「後段」準備迎擊


獨有的賽例,平衡真實性和技術性

在「自由劍擊」中,由於沒有限制所採用的刀劍兵器組合,可以是長刀長劍,也可以單手刀劍配盾,更可以是雙刀雙劍,甚至使用匕首。故此我們設計了獨有的規則,以平衡各種兵器的威力,使比賽不會成為「兵器競賽」,一面倒地比長度和數量。

在生命值的計算上,凡被重擊命中者均扣全值。在沒長度補差下,即扣一點生命值。而被輕擊命中者,均扣半值,一般情況下是扣半點生命值。

可是,當兵器長度差距每滿15cm,較短方的破壞力全值便增加一點,由一變二,或由二變三,如此類推。半值也會因此而增加。雙兵器的長度,則以兩枝兵器總長算。而盾的長度以直徑(或最長盾面距離)算。

再加上場地上以十一呎乘十一呎作對戰範圍,即使是長刀長劍也沒有太多空間往後退,欺負必須入身作戰的短刀短劍,增加了公平性和技術性。


實驗性質,臨時新增「垂死一擊」例

為了培養各學員對於攻擊後的回防習慣,提升大家對劍術真義的理解,在於自保不失平安回家,而非盲目捨身殺敵,故此在開賽前一晚,我臨時加插了一條實驗性的規則,在這次比賽中容許被打中的一方,在我倒數五聲的時間內,進行「垂死一擊」的反擊。

  至於賽制所導致的情怳,請參見〈以「垂死一擊」提倡防守精神──第五屆學生交流賽回顧(中)〉


紅方側身閃避黑方的歐洲手半劍刺擊,同時以歐洲長劍橫斬黑方的太陽穴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大師級攻擊──「德國長劍劍術」簡介(三)[Lancelot Chan]

  「大師級攻擊」的劍招及架式

  「德國長劍劍術」的大師Liechtenauer所寫下的「加密詩句」,內容都是圍繞該派劍法當中最高層次的技術,稱為「大師級攻擊 Masterhau」。內容總共有五招,分別是:

   「憤怒斬 Zornhau

 左手邊的劍客,使出了「憤怒斬Zornhau」
http://gesellschaft-lichtenawers.eu/tsc/plugins/content/fboxbot/thumbs/kal1_400x370_be31ceff17ed64d2ddc70459d71cc07b.jpg 

這個斬法看上去和一般斜斬無異,但實際上卻是擁有同時攻防能力的斬法,既能一邊以劍尖那邊攻擊對方,一邊用劍身及護手阻截對方從自己左邊打過來的任何攻擊,可謂集多功能於一身的百搭攻擊。這個斬法亦是五個大師級攻擊中,威力最大的斬法,亦是最常見的。故此,在德國長劍系統中,經常以如何破解這個斬法做研 究和分析,而引申出「截擊 Zwerchhau」及「粘劍」的做法。


「曲斬 Krumphau



 右手邊的劍客駛出「曲斬 Krumphau


曲斬的做法,是自己走向外側的同時,將自己的劍由外往內勾打過去,從而擊中對方,或跨過對方正在打過來的劍。這一招是能直接破解公牛勢、犁地勢、愚者勢的架式。亦能對由屋頂勢發動的各種攻擊,作出截擊及反擊,就如上圖一樣。不過曲斬必須要使用比對方的長的劍才能做到直接攻擊。否則必先行截擊,之後再反擊。


「截擊 Zwerchhau

http://s243.photobucket.com/user/JaeromDarkwind/media/0049.jpg.html
 右手邊的劍客使出「截擊 Zwerchhau」

截擊是在自己頭頂上造出一個像螺旋槳一樣的水平斬,以擊中對方太陽穴位置,同時以劍身擋著對方由上方斬來的一擊。這一招是專門用來破解由上方而來的攻擊,包括憤怒斬。這一招是能夠連環不停地使出來,看上去像一架直昇機!


「縫擊 Schielhau

 左手邊的劍客使出「縫擊 Schielhau」


  縫擊是專門破解犁地勢用的,方法有如穿針引線,將自己的劍從對方的劍與對方的頭中間穿過去,讓劍尖落在對方的肩上,而自己的劍根則壓開了對方的劍。這時候即使對方再如何施力抵抗,也只會令到他的力量傳遞到他自己的頸項上去!

 
  「斷斬 Scheitelhau

 左手邊的劍客使出「斷斬 Scheitelhau」

  斷斬,說白了,就是有多遠打多遠。這一招是用盡劍的距離作出閃電速度般的一擊,以攻代守,完全沒有防守效果。不過能在對方打中自己前打中對方,停止對方的攻擊動作,就是這一招的精神。專門破解愚者勢用。

而架式方面則有四種,分別是:
 
從左至右,分別是「愚者勢」,「屋頂勢」,「公牛勢」,「犁地勢」

  「屋頂勢 Vom tag

  是從上方發動攻擊的姿勢,能發出全部五種大師級攻擊的一個架式,甚至可說是能打出所有方向的攻擊的一個架式!看上去有攻無守,實際上是以攻代守,讓人無法估計攻擊會從哪個方位來,會用什麼方法來。
 

「公牛勢 Ochs

是同時攻防的架式,能遮擋從上方來的任何攻擊,而同時以劍尖隨時進行刺擊,對對方造成威脅。


「犁地勢 Pflug
  是同時攻防的架式,特點是防守性強,能以最少的動作轉換到其他各種架式,從而擋下各種攻擊,並以刺擊對對方造成威脅。


「愚者勢 Alber

這個是引誘對方的架式,看上去好像放下了防守,實際上是引對方打過來,再進行反擊的招式,一般為高手所用。 其實這個架式另一作用就是讓對方沒辦法靠過來,因為封鎖了對方雙腳前進的路線。

  以上這些技術的特色是,每一個攻擊都能化為三式連招,一斬不中即能轉刺,再刺不中即能轉割,讓對方防不勝防,無法逃脫。

研究古書的侷限

當我們談論Liechtenauer的劍術時,我們先要知道,其實他的劍術曾經失傳了數百年。現今我們看到的「德國長劍劍術」,事實上是經由現今的學者,透過對古書、文獻的研究,而嘗試回復出當年的原貌。

這就有如拿著少量的DNA要去復活一隻恐龍般困難,當中必定有失真的地方。

而研究古書的另一個困難之處,就是當時這些古書所記載的內容,全部都是最高層次的技術,卻沒有記載「基本功」及「一般打法」。

  為甚麼會出現這有情況呢?因為這些「基本功」和「一般技術」,在那年代中實在太過普及,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反而沒有記諸經傳之中。

必須先從師授藝,方能讀通古書

可是時至今日,大家處於與刀劍相隔甚遠的年代裡,最需要的卻是「基本功」的訓練,乃至「初階」、「進階」的練習。畢竟技藝不可能一步登天,甚麼都不懂就直接練「大師級攻擊」,如同構建空中樓閣,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若要填補這歷史上的空缺,便必須先得劍術老師教授「基本功」。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自由劍擊」的教學之路──真兵器+「RSW擬真兵器」的訓練方法 [Lancelot Chan]


ACA」的創立

2003年初,我為了創造一個「跨越國界、民族、時空的刀劍武藝交流平台」,推動「自由劍擊」的普及,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以「各國刀劍武藝」為主題的團體,名為「古代兵器武術協會」(英文名稱Ancient Combat Association,簡稱ACA)。
這亦即「龍德體育學會」的前身。

受邀教授「自由劍擊」技術

自從我開發出RSW擬真兵器後,來自世界各地、習練古今中外各種劍術的朋友,陸續透過網路向我訂製器材;亦因為採用RSW擬真兵器的人漸漸多起來,在網路的評價及討論也日多,讓RSW擬真兵器的名聲不逕而走。

不久,更有訂製RSW擬真兵器的朋友主動向我查詢,希望跟我學習歐洲劍術。就是如此無心插柳,便也展開了我的教學之路。

  隨著歷年來自己涉獵的各國刀劍武藝越來越廣、越來越深,由日本刀到歐洲劍術,再到中世紀德國劍法,乃至後來的中國古代實戰刀劍技術,我教學的範圍也因此而變得多元化。

散招、套路練習,試斬,對打

與外間一般刀劍武術運動不同之處是,我們除了一般單人練習的基本功,散招或套路之外,也很著重於「求真」,以盡量能回復古人的武藝。

故此,我的訓練會進行真刀、真劍的試斬練習,讓學生們確認自己所學的招式成效,是否形神俱備。

但由於試斬的目標是不會反抗的,與實戰情況始終有別,因此我們也會使用RSW 擬真兵器進行對打訓練,令學生能在對抗性訓練中應用到所學所練的技藝,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距離感、時間感、戰術調整及方位控制等更高深的技巧。

由此可見,在本會教學課程裡,個人基本功散招套路練習,試斬,及對打,是三項環環相扣,不可或缺的訓練方式。


 Lancelot Chan 以中式刀法進行試斬練習,以中國雙手直身戰刀,一刀斬斷兩隻凌空懸掛著的豬腳

附錄:「RSW擬真兵器」使用說明

一)如同真刀、真劍,每一次的撞擊都難免造成「RSW擬真兵器」不同程度的損耗。「RSW擬真兵器」的設計,是用來與其他「RSW擬真兵器」對戰。假如打中了硬物,將可能令「RSW擬真兵器」的表面損壞。(如「RSW擬真兵器」的護手、木刀、竹刀或是地面),也會令它受到非必要的損傷,令器材的壽命快速下降。請記著:打對方的身體,而不是打對方的兵器!



 切勿以「RSW 擬真兵器」打中地面,令劍尖刀尖受到額外傷害。真刀真劍這樣可是會斷尖的。


二)每次對戰之前在「RSW擬真兵器」的刃上抹上潤滑劑,可以模擬真刀、真劍在碰撞時的滑刃效果。
 
三)刀劍要能斬進目標,必須讓鋒口直線走,與目標物的接觸面積越小越好,以確保產生出最大的壓力,足夠穿過目標物的表面,造成一次成功的斬擊。


 真刀真劍的鋒口必須向目標直線前進,否則接觸面大阻力就大,無法斬進。


四)由於RSW擬真兵器」擁有非圓柱體劍刃的特徵,鋒口的位置能夠提供更多的撞擊吸收力,以鼓勵正確的真刀真劍斬擊技巧。

「自由劍擊」的安全事項

一)在全觸式的「自由劍擊」中,必須佩戴有面罩的頭盔,及一對具保護性的手套,以保護脆弱的手指。至於其他護具,則可按需要自行決定。

二)「RSW擬真兵器」的設計,是供史實劍技之使用,只可用鋒口或劍尖作擊打,請勿用未經加厚的刀背或劍脊部位作攻擊,否則將可能使對手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然而,你可以用兵器的任何部份作擋挌之用。


 切勿以薄薄的劍側拍打對方頭部

三) 「RSW擬真兵器」的手柄和護手部份是硬的,用這些部份擊打,可能會讓對手受傷。即使是史實劍技,也不宜直接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

四)請勿把「RSW擬真兵器」以劍尖向地的方式擺放。否則會破壞劍尖的撞擊吸收裝置,使全速全力的刺突攻擊不再安全。



五)請勿在「RSW擬真兵器」上擺放任何物件,否則會破壞它的撞擊吸收功能,令全接觸對打變得不安全。




  

六)請像對待真兵器般對待你的「RSW擬真兵器」,不要用它指著或擊打任何非戰鬥人員,也不要在人群附近揮舞。要從日常的練習中養成出良好的習慣。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RSW擬真兵器的「自由劍擊」──跨地域、跨時空的刀劍武藝交流 [Lancelot Chan]


背景說明

到底中國劍對上日本刀,會不會吃虧呢?

源自十八世紀的決鬥劍法的劍擊(Fencing),能及得上十五世紀前的歐洲戰場式劍法嗎?這是「進化」的最終結果嗎?

長槍又是否百兵之王?為什麼中國古代的著名武將,無一不是以長槍為主要兵器呢?

據我所知,這是許多習武中人很想了解的問題。


跨時代、跨民族的冷兵器比試

在實際的歷史上,早在中國元代蒙古人西征歐洲時(約1235-1242年),中國兵器早就跟東歐的兵器進行了生死較量。 

到了十六世紀葡萄牙人登陸種子島,日本劍術亦與當時的歐洲劍術比拼過;而菲律賓兵器也於同一時期,跟西班牙人進行過戰鬥。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日本刀也曾與中國、菲律賓的冷兵器,於戰場上一較高下。

但由於法例和安全的問題,要使用真實的刀槍劍棍在真實環境下進行比試,可能性是極低的。而且現代既缺乏像真度高的器材,又缺乏一個公平、公開、公正、跨越種族文化的平台,實在難以讓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冷兵器,在同一場合進行比試。


 
作為RSW 擬真兵器製作參考的三枝中世紀歐洲長劍



 作為RSW 擬真兵器製作參考的中國單手劍




作為RSW 擬真兵器製作參考的日本太刀



「籃球」和「足球」無法同場較量

縱觀現今流行於世的兵器對打運動,有源自歐洲的西洋劍擊(Fencing)、日本的劍道、菲律賓的魔杖對打乃至日本新興的護身道等等。

然而在不同的項目中,大家採用了特定的器材和規則,並設定了互不相同的「合法打擊條件」和「得分部位」。所有技術都隨著使用的環境的改變而轉化,因此在現在 的兵器對打活動中,其規則和使用的器材與史實的環境及兵器,也必定出現一定差別,因而造成技術上的扭曲,無法進行準確的比較。

正如籃球和足球的分別,根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無法同場進行較量。


「自由劍擊」:不加額外限制的競賽

因此,我便以推廣這種「跨越國界、民族、時空的刀劍武藝交流平台」為志願,以RSW擬真兵器為器材,提出一種稱為「自由劍擊」的運動。

「自由劍擊」必須使用劃一的規則,而自古至今數百萬年以來,所有民族都需要一同遵守的法則,就是在真實世界中物體運動的定理,亦即是科學上的物理。

因此「自由劍擊」必須要做到以真實為基礎,如器材的長度、形狀、重量及平衡等均須合符真實兵器的規格,以物理定律作為原則,才不會導致某種兵器或文化的產物,得到不公平的優勢或劣勢。

除此之外,「自由劍擊」的競賽規則必須精簡,僅以模擬真實物理為目標,並不加諸任何額外的限制,使比試所得出的結果更合於真實。所以競賽規則的制訂,必須容許各種武術使用其真實的技術,不設立所謂的「禁招」,避免做成不公平、不真實的現象。



自由劍擊比賽中,勁定會盧韋斯教練以苗刀使出凌厲一刺,刺中手持日本打刀的龍德學員


(Lancelot Chan的博客內容全屬原創,歡迎引用,敬請保留本博客鏈結:lancelotrsw.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