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說明
到底中國劍對上日本刀,會不會吃虧呢?
源自十八世紀的決鬥劍法的劍擊(Fencing),能及得上十五世紀前的歐洲戰場式劍法嗎?這是「進化」的最終結果嗎?
長槍又是否百兵之王?為什麼中國古代的著名武將,無一不是以長槍為主要兵器呢?
據我所知,這是許多習武中人很想了解的問題。
跨時代、跨民族的冷兵器比試
在實際的歷史上,早在中國元代蒙古人西征歐洲時(約1235-1242年),中國兵器早就跟東歐的兵器進行了生死較量。
到了十六世紀葡萄牙人登陸種子島,日本劍術亦與當時的歐洲劍術比拼過;而菲律賓兵器也於同一時期,跟西班牙人進行過戰鬥。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日本刀也曾與中國、菲律賓的冷兵器,於戰場上一較高下。
但由於法例和安全的問題,要使用真實的刀槍劍棍在真實環境下進行比試,可能性是極低的。而且現代既缺乏像真度高的器材,又缺乏一個公平、公開、公正、跨越種族文化的平台,實在難以讓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冷兵器,在同一場合進行比試。
作為RSW 擬真兵器製作參考的三枝中世紀歐洲長劍
作為RSW 擬真兵器製作參考的中國單手劍
作為RSW 擬真兵器製作參考的日本太刀
「籃球」和「足球」無法同場較量
縱觀現今流行於世的兵器對打運動,有源自歐洲的西洋劍擊(Fencing)、日本的劍道、菲律賓的魔杖對打乃至日本新興的護身道等等。
然而在不同的項目中,大家採用了特定的器材和規則,並設定了互不相同的「合法打擊條件」和「得分部位」。所有技術都隨著使用的環境的改變而轉化,因此在現在
的兵器對打活動中,其規則和使用的器材與史實的環境及兵器,也必定出現一定差別,因而造成技術上的扭曲,無法進行準確的比較。
正如籃球和足球的分別,根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無法同場進行較量。
「自由劍擊」:不加額外限制的競賽
因此,我便以推廣這種「跨越國界、民族、時空的刀劍武藝交流平台」為志願,以RSW擬真兵器為器材,提出一種稱為「自由劍擊」的運動。
「自由劍擊」必須使用劃一的規則,而自古至今數百萬年以來,所有民族都需要一同遵守的法則,就是在真實世界中物體運動的定理,亦即是科學上的物理。
因此「自由劍擊」必須要做到以真實為基礎,如器材的長度、形狀、重量及平衡等均須合符真實兵器的規格,以物理定律作為原則,才不會導致某種兵器或文化的產物,得到不公平的優勢或劣勢。
除此之外,「自由劍擊」的競賽規則必須精簡,僅以模擬真實物理為目標,並不加諸任何額外的限制,使比試所得出的結果更合於真實。所以競賽規則的制訂,必須容許各種武術使用其真實的技術,不設立所謂的「禁招」,避免做成不公平、不真實的現象。
自由劍擊比賽中,勁定會盧韋斯教練以苗刀使出凌厲一刺,刺中手持日本打刀的龍德學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